藝文闡述

『 藝術不是學習,藝術是修行;想種活藝術的種子,要修行 』

—— 朱銘

視覺藝術產業

『 藝術家好比是科學家,要不斷地在自己的實驗室試驗、創造新的東西。 』

—— 劉國松

視覺藝術產業

『 唯有在「本質的回歸」與「創造的開展」中,人類才有可能完成其才學技藝與性靈同步成長的圓滿理境。 』

—— 杜忠誥

視覺藝術產業

『 文化是人「文」「化」成的歷程,是一種生命的潛移默化,它是讓人脫離原生態的一種文明的進化,是活生生的生命之正面薰習。 』

—— 杜忠誥

視覺藝術產業

『 一朵花,很容易感受到美,一支舞,就不容易領略出美感所在,因為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層次,我姑且稱之為「風情」。而教育正是讓我們學習欣賞風情的那把鑰匙。 』

—— 漢寶德

建築設計產業

『 一個創作者最難的在於是否可以深入於深層文化,表層文化可以模仿,但是深層文化是根,是一個民族 的靈魂,根不深,滋養就不夠。 』

—— 李祖原

建築設計產業

『 很多現在討論的社會面、政治面、經濟面事物在很長的鏡頭下都會消失,但是「美」經過時間提煉後仍會留下。 』

—— 姚仁喜

建築設計產業

『 所謂設計,就是尋求最好解決問題的方式,從中產生風格。 』

—— 陳瑞憲

建築設計產業

『 「動」是講生活,如何把「虛室生白」的概念運用在生活物件的設計中,打造一個物件去讓人們對生活充滿熱情,充滿參與感,把生活的創意運用在生活的趣味上。 』

—— 王俠軍

工藝產業

『 文化應該是一種態度與核心觀念 , 也是一種信仰 ,如果沒有這些文化的真正價值,文化不能成為文化 』

—— 張毅

工藝產業

『 文化是一種鬥爭,歷史是贏的人在寫,所以希望大家是贏的這一邊。 』

—— 李安

廣播影視與流行產業 (電影產業與廣播電視

『 現在社會需要的不是政治領袖,需要的是健康、喜歡思考的公民。尤其處在資訊流通的社會裡,每個公民都應該要愈來愈會思考、愈來愈有包容不同意見的能力、愈來愈有溝通的能力,一起學習怎麼把阻礙慢慢地改變,這是公民應該要有基本的素養。我們其實是在為下一代不斷的說故事,不斷的溝通,希望給他們一些營養元素、能觸發思考,讓小朋友看了會發問,爸媽會跟他溝通,這才是溝通最好的管道。 』

—— 王小棣

廣播影視與流行產業 (電影產業與廣播電視

『 全天下沒有不好的觀眾,只有不好的演出。 』

—— 林懷民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我們的祖母幾時抱怨過聽不懂歌仔戲?歌仔戲就活在她們的生活裡。親近藝術,讓它活在你的生活裡,用心去感覺、親近它,如此而已。 』

—— 林懷民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我經常提醒舞者們,當他們在舞台上的時候,他們就是很多人所能見到的僅有的,被貼上『台灣人』標籤的台灣人,每當我看着他們在舞台上的時候,我都真心喜愛他們,我簡直愛慕他們。因為突然之間,台灣人就顯得那樣自信、那樣健康、那樣優雅。 』

—— 林懷民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藝術家應該是獨裁的,這是一個很膚淺的時代,我們希望服務那些不膚淺的人」… 』

—— 賴聲川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非常清楚,我要把京劇藝術裡面很多精華精粹提煉出來,做嘗試,去跟世界戲劇碰撞。 』

—— 吳興國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戲曲是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,傳統文化透過戲曲跟現代結合,這多美!講給全世界的人聽,都很驕傲。 』

—— 魏海敏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藝術的意義,除了自我砥礪,讓製作品質『好還要更好』;同時需重視『被觀眾感受到』的各種可能。一檔戲劇選擇在富麗宮殿登場、或是大街小巷上演,不需太多設限,只要能觸動人心、增進眾人參與,就是值得邀請的好戲! 』

—— 簡文彬

表演藝術產業 (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)

『 一個企業在社會上若要有所作為,他應該要向資本市場學習,一個小型出版社也可能要向上市公司學習。 』

—— 詹宏志

數位內容產業

『 每當遇到困難,或者新做一件事,比方說電子出版,要了解跟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相關的東西,就是找書來讀。 』

—— 詹宏志

數位內容產業

『 文學未必要有個明確的主題,只要能夠給予讀者感動,那麼文學就達到了本身的目的。 』

—— 吳念真

出版產業

『 當藝術變成一種功課,背負著非做不可的壓力、負擔,其實是看不見美的。我喜歡東方古老的哲學家老子的比喻,他說,一個杯子最有用的,是那個空的部分。若是民眾無法思考,社會的繁榮強大都是假的,都將毀於一旦。美,不會使人自大驕傲,真正的美,使人謙遜。 』

—— 蔣勳

出版產業

『 我往往將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東西寫成小說,想要反映的是整個社會而不是我自己。 』

—— 小野

出版產業

『 完美,是要一直堅持追求,直到追到,你才能放手 』

—— 吳季剛

設計品牌時尚產業

『 美與創意,來自藝術的能量。人生就是要有創意,這是我的服裝品牌最基本的精神。 』

—— 溫慶珠

設計品牌時尚產業

『 中國文化之廣,而且每個人的演繹方式不一,雖然很多品牌都有融入東方設計,但始終只佔整個系列的小部分,最好他們愈做愈多,共同把中裝推得更廣,被全世界所認識 』

—— 夏姿(王陳彩霞)

設計品牌時尚產業

『 Design 往往以消費為導向,比較容易。但若增加了 Art  的條件和氛圍,除了消費之外我覺得就多了一種認同、情緒、和品味。 』

—— 聶永真

視覺傳達設計產業

『 氣場是一種被別人感受到作品裡的氛圍,即便是做出來作品風格迥異,但還是會有我感覺存在。決定設計師的從來不是風格,是「氣場」 』

—— 聶永真

視覺傳達設計產業